辽宁辽阳:追“锋”路永远在继续
叶双民的日记里,记录着年初给自己定的目标——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,从今年起,每年做100件好事。3月6日,应邀给工程管理学院的学生做学雷锋宣讲;5月30日,与老伴给低保户王秀(化名)送去1000元现金和大米、豆油等生活用品;6月18日,到辽阳县给刘红、刘明(均为化名)两名孤儿交了学校生活费……
其实,认识叶双民的人都知道,他做好事,何止是今年,又何止是这100件。
1948年2月,叶双民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向阳寺村。他小时候家境贫寒,但父母“做人一定要厚道”的言传身教,在他心中埋下了善良的种子。
1963年3月5日,毛泽东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,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。学习雷锋的号召很快就传到了村里。村里掀起了学雷锋热潮,叶双民也立志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。
1968年初,叶双民报名参军,巧的是,他入伍那天正是3月5日。入伍第二年,他随部队到内蒙古扎兰屯地区驻防。有一天,附近一个丝绸厂的棉垛意外起火,火势凶猛,连钢丝都被烧化了。叶双民和战友将生死置之度外,冒着滚滚浓烟,冲在火场最前沿。衣服烧着了,打个滚扑灭后继续冲;眉毛烧焦了,搓一搓继续向前冲……大火被扑灭了,叶双民和战友才舒了口气,露出了会心的笑容。那次,他因表现英勇荣立三等功。
1969年3月5日,叶双民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作为新战士代表光荣当选23军第四次党代会代表。入伍、入党,这两个“3月5日”,更是串起了他和雷锋精神的不解之缘。
1979年12月,叶双民转业后到辽阳联营公司工作并担任工会主席,他把帮助职工排忧解难、关心群众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的本分。抗美援朝老兵陈连荣无儿无女,叶双民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,长年累月不间断地照顾。看到老陈家没有粮食,他就从粮站买好送去;知道老陈家液化气用完了,他就骑车到供气站灌好扛到楼上。
对于叶双民的帮助,联营公司的退休老职工张杰更是念念不忘。张杰已80多岁,有一个儿子在外地。她身体不好,生活难以自理。叶双民就把老人当成自己的母亲看待。逢年过节,他都与爱人一起包饺子给老人送去,有时老人一边吃一边流泪。有一年春天,张杰的胃病又犯了,叶双民亲自把她送到了医院,还经常在病床前端水喂药,扶她上下床,照顾得无微不至。医护人员对张杰说:“您有这样的好儿子,真有福气。”张杰含泪回答:“他是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,虽然不是我的儿子,但比亲儿子还亲。”
2004年退休后,叶双民看着窗外的余晖,觉得自己要抓紧时间,多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他说:“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,要做到‘退役不褪色、退伍不退志’。退休后就有更多的时间了,我们不仅要学雷锋,还要讲好雷锋故事,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,带动更多人学雷锋、做雷锋。”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雷锋事迹,他走进校园、医院、军营和社区开展宣讲。每年3月5日,他都会带着家人到辽阳雷锋纪念碑前缅怀。为了弘扬雷锋精神,他把不到40平方米的家改造成“公开大讲堂”,并成立叶双民学雷锋工展室。这样一来,叶双民讲雷锋故事、宣讲雷锋精神就有了固定场所,叶双民学雷锋工展室也成了辽阳学雷锋的一个重要阵地。这个在辽阳市、辽宁省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的个人学雷锋工展室,成为辽阳的一张红色名片。
2006年,叶双民和3位退休老党员带着雷锋精神宣传画,从雷锋入伍地辽阳市弓长岭出发,骑行到雷锋家乡湖南省望城县,途经6个省100余处红色景点,共骑行2个多月,行程万余公里。
20多年来,叶双民为社会各界宣讲1500余场次。2021年,他被辽阳市聘为辽阳市国防教育宣讲团成员,被评为辽阳市“最美退役军人”。2023年,经白塔区襄平街道协调,社区为叶双民提供了几个房间,叶双民学雷锋工展室搬迁至社区,更加方便了他宣讲雷锋事迹。叶双民学雷锋工展室已累计接待150余个来访单位和家庭,他的学雷锋队旗上写满了省市领导及各界参观者的签名。
叶双民深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,便把培养教育下一代作为首要任务。为深入学习雷锋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他经常去学校宣传雷锋精神,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事迹。
今年3月6日,辽阳建筑职业学院工程管理学院“学雷锋宣讲团”开班仪式在叶双民学雷锋工展室举行。叶双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雷锋故事分享会。他结合自身多年践行雷锋精神的经历,生动讲述了雷锋在生活、工作中的点点滴滴。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伟大力量的事迹,在叶双民的生动讲述下感人至深,同学们深受鼓舞,纷纷表示要努力成为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践行者。
每年春季和冬季新兵入伍前,他都会被人武部邀请去作报告。他身穿挂满荣誉奖章的绿军装,头戴红色五角星的军帽,肩挎“为人民服务”的书包,手拿雷锋日记,为即将入伍的新兵宣讲雷锋故事、传承红色基因。他的宣讲绘声绘色,故事真实,联系实际,新兵听了特别受教育,特别受鼓舞。
其实,了解叶双民的人都知道,他“讲雷锋”很有特点,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宣讲不同内容,效果很好。对中小学生,他侧重讲爱学习的雷锋;对机关干部职工,他讲雷锋爱岗敬业;对普通群众,他讲雷锋助人为乐……听过他报告的人,无不为之动容,深受感染。
叶双民的善举不限于宣讲。
他经常扛着大旗,组织志愿者打扫社区卫生,拔除荒草;他勤俭节约,将节省下来的钱捐给灾区和贫困居民,累计捐献10多万元;他倾心助学,促进团结,与辽阳一中四名藏族学生结对子,资助其完成学业;他亲手制作宣传旗、宣传徽章等资料,带领志愿者深入城区乡村开展宣传科普知识等公益活动,为绿色环保助力;他心系国家,关心经济发展,曾为省市建言献策50余项,为地方发展发挥余热……
孤儿小宛(化名)身有残疾,在辽阳、沈阳治病期间,叶双民带着老伴黄秀文多次去医院探望,给她送去了一些钱和生活用品。当他发现小宛对生活失去信心后,就耐心开导,给她讲张海迪、保尔等人的故事。经过叶双民的不懈努力,小宛不仅治好了病,还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。她亲切地喊他为“叶爷爷”,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像他一样帮助更多的人。
不仅自己学雷锋、做雷锋,叶双民还带着老伴黄秀文、女儿一家一起学雷锋、做雷锋。2021年,他带领全家计划做100件好事,以此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。全家人积极响应,分头行动:他和老伴慰问生活困难群众、老党员等;女婿救了一名老人,收到了锦旗;外孙女将500元压岁钱捐给了首山镇第一中学的一对孤儿姐弟……
在叶双民倡导下组建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,已发展为17支功能不同的退役军人服务支队,如今,在他的带动和宣传下,这些队伍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,形成了“人人学雷锋,处处见雷锋”的良好氛围。
今年,他还发起了“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,做100件好事”的倡议活动,目前已经完成了36件。
“雷锋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。与他相比,我做得远远不够。”叶双民说。
如今已经快80岁的叶双民,尽管荣誉墙上已经挂满了“全国最美家庭”“全国五好文明家庭”“辽宁好人”“辽宁省最美志愿者”“辽阳最美退役军人”“学雷锋先进个人”“辽阳市道德模范”“辽阳市阳光老人”等荣誉,但他仍带着志愿者走街串巷,用行动诠释“荣誉是动力,奉献无止境”。
一串串荣誉、一枚枚证章、一面面队旗、一叠叠剪报、一封封感谢信……记录着叶双民从青年到暮年的坚守。他像一缕春风,让雷锋精神在辽阳生根;他像一片绿叶,为时代增添温暖底色。
当被问及“打算什么时候停下助人的脚步”时,他总会翻开泛黄的雷锋日记——“自己活着,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……”这便是他一生的注脚。(文/葛均习、赵雷)
来源:辽宁省辽阳市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